井冈山红色教育研究院面向全国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领导科学与现代管理培训的专业机构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文版

咨询热线
18970605658
0796-8224119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表时间:2017-07-27   |  浏览数:3270

李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科学阐述,回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呼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新论断时代特征鲜明,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协调发展

事物相关方面关系协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国家角度看,实现各方面关系协调平衡的发展,既是一条重要的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能否成功实现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从空间维度看,中国这样的巨型经济体实现协调发展始终是一项艰巨挑战。中国的人口规模超过亚洲以外的任何一个大洲,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古往今来都存在较大的内部差距。今天的中国,虽然内部交通体系比较发达,各种市场要素的流动较为便捷,但各地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区位优势、人文历史等因素所决定的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仍然比较明显。这些差异往往表现为区域、城乡、民族、群体之间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可以说,在我国这样的巨型经济体目前所处发展阶段下,实现协调发展的难度世所少有。

而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各方面关系协调平衡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实现各方面协调平衡的发展之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称之为时代性、历史性的“大难题”并不为过。只有攻克这一“大难题”,才能比较顺利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时间维度看,中国这样的快速追赶经济体实现协调发展是新常态下的严峻挑战。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以来,历经两个多世纪,实现了现代化,但其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成功地走过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进程,稳定地迈入高收入行列、实现了现代化或者接近于现代化的案例,为数并不多;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则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徘徊,甚至出现巨大倒退。可见,全面驾驭这种重大的阶段转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追赶和现代化进程,从速度上看非常快。中国在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需要在一个世纪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应对和处理好类似西方国家两个多世纪中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当前中国经济进入

新常态,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世情、国情、民情发生着广泛、深刻而快速的变化,虽然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可以预料,在世界面临巨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也必然出现新矛盾、新问题。于此,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更加突出。

二、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面对现实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强调指出:“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好各个领域的发展,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明了需要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协调发展的根本宗旨。一是阐明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丰富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指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二是阐明了发展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于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发展实践的审视和思考,是对多种发展理论的合理借鉴、创新和超越,是最富有系统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发展观。”三是阐明了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补上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以及社会内部诸要素之间实现均衡、稳定、有序,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阐明了当前阶段的重点战略目标,又阐明了支撑这一目标乃至更长期目标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具有战略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使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更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对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具有支撑意义,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乃至更长远的现代化建设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战略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促进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阐明了当前阶段夯实现代化物质基础的主要着力点和路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能有所偏废,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产业结构层面,要大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资源节约型产业框架,在改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逐步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取代现有的资源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三次产业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好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阐明了当前阶段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有经济规律作用的因素,但区域差距过大也是个需要重视的政治问题。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别化协调发展。”“城乡联动,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发展块状经济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阐明了随着发展阶段不断提升,要更加重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以妥善解决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经济的多元化会带来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只有把精神文明建设好,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清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等是一些重要指标,但都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阐明了必须同步促进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这一关于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安定的国内环境,就不可能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近期内,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还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农村人口脱贫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协调发展的领导,对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原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

三、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最新总结,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现代化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认识、把握和适应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违背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不注意在适应的前提下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顾此失彼,导致发展失衡。只有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内在联系,推动各方面关系协调平衡,才能比较顺利地推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最新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对协调发展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内地关系、中央地方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大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江泽民同志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十二大关系,进行了阐述。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推进协调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回应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前瞻性地指明了我国推进协调发展的内涵和途径,开拓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怎样建设现代化。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表明,如果各方面关系协调平衡,则经济社会稳的基础扎实牢靠,进的动力持久强劲,发展进程就比较顺利。否则,就有可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甚至可能犯颠覆性错误,更遑论“求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有可能遭受重大挫折。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五位一体”的全面的现代化;阐明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三大关系”;阐明了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把握住“三个统一”,即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发展思路上既要着力解难题、补短板,又要培育新优势;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协调,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地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协调发展重要思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come-here